2012年教育大事记(摘录)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3年3月
[2] 1月5日 教育部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为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有效打击考试作弊行为,针对近年来国家教育考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部对2004年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新《办法》完善了国家教育考试概念,增强了适用性和准确性;完善了考试作弊的认定规则;明确了考场视频监控录像的证据效力,完善了监考体系;加大了对严重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了考生权益救济机制和考试诚信制度,规范了考生诚信档案制度。《办法》发布后,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和考生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保证了《办法》的有效实施。
5月8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各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努力建立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采取八项措施加强考试安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职责、加强综合治理、狠抓考试安全关键环节、维护考点良好秩序、强化安全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营造国家教育考试良好氛围。
[6] 3月5日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7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7月,为加强4%目标落实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成立4%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12月15日,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
[7] 3月13日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规划》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8项发展任务。《规划》提出以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确定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等5个专项行动。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落实经费投入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9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当前和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级政府支持、落实教育信息化各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为“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10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5月,教育部制定《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形式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平台向社会免费开放。9月15日,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就共同完善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设立移动学习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提升项目等方面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24日至27日,教育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展示了各地尝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案例。11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决定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12月10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按照《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12月8日至10日,举行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决赛,开通了“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12月28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开通。
[8] 3月15日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提出,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强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意见》要求,通过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改革,推动实现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由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创新组织管理要改革个体、封闭、分割方式,逐步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机制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要突破孤立、分散的制约,逐步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
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召开“2011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要求各学校准确把握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
[9] 3月16日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意见》针对制约提高质量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提出了30条政策举措。重点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意见》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推动建立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高校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
3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意见》。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强调,要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要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形成相互支撑、整体提升质量的格局,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7月12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发布《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首次发布。
15 5月14-16日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一、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分别于1987年和1999年在德国柏林和韩国首尔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会议发表了《上海共识》,对改进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产出效率、消除社会不公和排斥、构建职业技术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技能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
5月14日,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强调,世界各国应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理念,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技能;努力提高包括青年、妇女及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在内的劳动者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着眼终身学习需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广泛参与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衔接融合。来自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19 6月18日 教育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2010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领域为目标,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放宽准入条件、加强扶持力度、依法规范管理为原则,重申明晰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真正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健全民办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强调要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不断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并将检查、督导、评估作为规范民办教育的重要手段。
20 6月26-29日 2012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
2008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举办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决定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23个单位、部门、行业在天津举行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2012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除了在天津主赛场举行外,还将赛场扩大到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贵州等10个分赛区分别举行。同期还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2012年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和教学成果展演、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等系列活动。刘延东致信祝贺。
23 7月28日 教育部调整机构设置,组建教师工作司。
为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理顺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强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教育部调整了内设部分机构设置。以师范教育司为基础组建教师工作司,将人事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教师工作职责划转到教师工作司。教师工作司的职责是:规划、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拟订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政策法规;拟订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工作。
10月29日,成立综合改革司。其职责是: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统筹推进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工作;研究提出落实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组织推进重大教育改革的有关工作;监督检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承担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工作。成立巡视工作办公室。其职责是: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机构等方面巡视工作,负责有关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等事务;拟订巡视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巡视工作人员的培训、调配、监督、管理等工作;提出巡视工作成果运用的意见和建议;负责督办有关巡视工作事项。撤销直属高校工作司,原所承担的职能分别划归人事司和综合改革司,在高等教育司设立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指导直属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建直属高校等省部共建工作,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负责直属高校年度事业发展统计信息有关综合工作等。调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能,将职业教育功能合并,把原高等教育司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相关职责划转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设立学前教育办公室、特殊教育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
24 7月31日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精神,6月21日,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同时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延东指出,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25 8月20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紧迫任务,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方向和路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
9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9月20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0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这6个文件以点带面,着力破解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2月20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个标准突出师德要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实践能力、体现时代特点,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
26 8月29日 教育部、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刘延东指出,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要按照“加强统筹、试点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机制为保障,努力实现高水平科研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21所“211工程”建设高校和中国科学院31个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计划由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大学生夏令营计划、联合培养大学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等10个项目构成,形成系列行动方案。首批有80余家中科院研究所、50余所高校参加。
12月24日,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围绕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继续加强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继续教育、科普工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至2012年底,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已达63家。
7月26日,科技部、教育部签署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两部将共同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并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秀团队;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提升高校科技资源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科教深度结合,增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扩大开放交流,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2011年5月3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科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集成优势,发挥团队作用,开展高层次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为国家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