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本站首页 > 正文

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作者:​孔德兰 周建松时间:2018-04-13点击数:

孔德兰 周建松

[摘 要]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架体系保证了教学运行,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创新有待提升。然后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是落实好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关键;完善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基层教学管理


早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之初,教育部就提出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提高质量是永恒主题。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宏观的教育教学决策固然重要,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也必不可少。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办好高职院校、提升高职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一、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998年,国家做出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决策,并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战略,同时也下放了院校设置和审批权限,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走上了快速规模发展的轨道。高职院校坚持规模扩张与内涵质量一起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育教学运行管理,保证了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架体系保证了教学运行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升格而来,部分为社会力量新办。无论哪种情形,高职院校都按照办学升格、管理升级的要求,迅速建立了“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架体系。一般而言,系部按专业群设置,专业教研室按专业设置,公共课教研室按课程类别设置,同时,相应配备了“院—系—教研室”三层次负责人,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观念比较牢固,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比较突出,教务处为“天下第一处”的理念也相对明确。在不少学校,实训、实验室建设管理,乃至图书馆和教学信息化的工作都归口在教务处。在教学评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及省级(行业)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也把评估办、示范办等挂在教务处或与教务处合署办公。与此同时,按照一个专业设置一个教研室的体制,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还是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二)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创新有待提升

1.在组织功能上,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由于受整体院系二级管理层次的影响,系部一级相对独立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组织教育教学的职责未能较好履行,因而作为三级属性的教研室其相对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可能性就更小。这在高职发展初期,学校办学规模较小的时候尚可以应付,而到了学校发展为千亩校园、万名学子的内涵发展阶段就难以适应了,必然会出现管理上的疏漏。

2.在岗位职责上,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业建设与行政事务的矛盾。从岗位职责来看,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最好由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学界影响力的教师担任,通常由教授担任为宜。而专业教研室主任要承担较多的事务性工作,许多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往往觉得勉为其难,特别是当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被提拔为院系负责人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后,专业建设与行政事务的矛盾会更加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发挥。

3.在组织管理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的矛盾。在我国,学校是按照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双阶梯晋升,即高职院校教师既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也有行政职务晋升的可能。高职院校在组织管理上,不论是专业技术职务还是行政职务都有明确的岗位要求、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而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又区别于一般的行政机构,学术优先成为事实。因此,不少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积极性不高。正因为这样,在管理上的照顾乃至迁就现象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从而降低了基层教学管理效能。

除此之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变化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是落实好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关键

从广义上说,专业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基点和创新的基石。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从招生工作开始,招生的直接对接点就是专业,专业也是社会对学生评价的基本参照。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是连接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专业结构彰显学校特点和特征,专业建设代表学校办学水平、实力和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重视提升专业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重视专业在学界的席位、地位和排名。具体举措包括:

1.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考核办法。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层力量,是对接行业企业、强化教学组织、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担专业建设的设计、组织和协调等各项工作。在切实强化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职责的同时,应赋予专业带头人崇高的地位,专业带头人应是学校政治上最受重视、师生中最受尊重、经济待遇上最为丰厚的教师干部。在各类评先和表彰奖励中,专业带头人应有更多的机会。学校应设立专业带头人工作量补贴奖励、岗位津贴和考核奖励机制,以激励优秀教师从事专业建设和专业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应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规模和不同品质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2.坚持按专业设立教研室的制度,把专业建设和教研室建设从建制上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在系部(或二级学院)设置专业教研室时,应严格按照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专业教研室,这样便于把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日常教学管理等有机协调统一。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在岗位设置上使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研室主任相一致,把双重职责合二为一。在进行专业教研室负责人配备时,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定,要求专业教研室主任由专业带头人兼任。

3.坚持把支部建在专业上,充分发挥专业的育人功能。按照立德树人和德才兼备的要求,把专业党支部和团支部建在专业上,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并尽可能地在每个专业党支部中,选择一名党员的专业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把学生党建团建与专业建设相统一。

4.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建立专业建设工作规范、专业带头人工作职责和专业教研室工作职责,以及课程建设与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教学研究与管理、技能竞赛与管理等制度;建立专任教师参加企业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调研制度、专业教师承担班主任或联系班级学生寝室等制度。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系统性的制度来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5.确保教研室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科研、师资建设、育人等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实行走班制,学校应专门出台教研活动指导意见来规范教研活动。教研室应保证每周一次专业全体教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从而确保学校各项管理信息传达到位,确保专业师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到实处。

(二)完善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

有的高职院校把公共课程组建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部),如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体育军事部;有的高职院校把公共课程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之中,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归入信息技术系、公共外语归入国际商务系等,这就形成了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具体举措包括:

1.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应根据课程进行设置。一般而言,公共课程应按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单位,甚至可以是一门课程设置一个对应的教研室,这与专业教研室是由多门课程组成一个教研室不同。不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公共课程教研室。例如,为了强化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以按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等;为了强化军事体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设置公共体育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公共外语教研室、公共艺术教研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室等;为了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可以设置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职业礼仪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创新创业教研室、就业指导教研室等。

2.培养和选择好公共课程教学组织的带头人。公共课程教学组织是由任教同一门课程或同类几门课程的一批教师所组成,公共课程教学组织的带头人就是相应的公共课程教研室负责人。这就要求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在做好教学服务和教学管理的同时,必须对整体课程的内容、层次和水平有较好把握,能够引导和组织集体备课,能够给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示范授课和指导。因此,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能够大胆管理、开拓创新,善于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公共课程教学组织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对公共课程的教学管理,我们一定要增强政策性,减少随意性,并注重公共课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与融合。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为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以信息化带动智慧教学管理,用大数据分析评价公共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条件。

(三)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保障

教学工作一直以来就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全面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任务。具体措施包括:

1.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管理水平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创新的相对稳定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这既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保证,也是新时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统筹兼顾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与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对教学管理岗位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使他们能够兢兢业业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2.系统设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工作岗位既有高职教育的研究性,也有管理岗位的事务性。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通常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较强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提升意愿。因此,可从政府主管部门层面或者学校层面,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基层教学管理队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政策,包括教学管理岗位准入制度、培养与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激励考核制度等。

3.强化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必须切实重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将教学管理人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专项培养计划。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学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熟练地开展和组织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常规工作,准确地把握和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建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

3]王德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

4]温婷.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26.

5]步社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6]汪泳.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思考——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7]杨菊仙.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价值取向与途径策略[J.江苏高教,20116.

8]陈晓琳,江珩.新时期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8.


[作者简介]孔德兰(1972-),女,贵州遵义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周建松(1962-),男,浙江海宁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作品来源:教育与职业,第22期第108-111页)



copyright©2017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山阴路526号 Tel:0575-880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