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娟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互联网+”使高职教育进入一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活力,它正影响和改变着高职教育发展的轨迹与方式。研究和探索“互联网+”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互联网+”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易观集团董事长兼CEO于扬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1]“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互动与演进的一种趋势,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发展成为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2]同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从顶层规划了“互联网+”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明确的“互联网+”发展目标。针对教育领域,该《意见》提出要探索包括高职教育的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3]“互联网+”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因此,研究和探索“互联网+”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如何通过“互联网+”解决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促进高职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高职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薄弱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与高职院校办学资源供给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办学实践中,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带有明显的本科教育的痕迹,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即使各院校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在教学计划总学时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有的院校将采用“2+1”办学模式,利用1年的时间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实际操作中,教学计划也难以完全落实,教学上仍然倾向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实验、实习、实训形同虚设,实践环节落不到实处。
(二)“实践型”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是由原来的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教师转型而来,或者是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而来,大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丰厚,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欠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很快,而多数教师常年束缚于课堂上,不仅没有充足的时间更新充电,也没有机会参与生产实践,导致知识老化过时,理论与实践脱节。虽然各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理论知识更新、实践技能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积累过程,仅凭少量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又受到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难度很大,大大制约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三)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条件较差高职院校多为地方办学或民营办学,其办学经费主要靠地方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4]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资金投入有限。除国家重点扶持的百所高职院校外,一般高职院校的经费用于教师工资、酬金方面已占去大半,可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数量很少。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的问题。[5]因而,有的高职院校不但没有足够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也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只能在校内实施一些基本的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只能以短时间的认识实习为主,或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实习单位。这种情况下,实习单位复杂、分散,难于管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且,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难有真正的收获,与实习目标偏离很远。
(四)教学模式单调落后,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谓不重视,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实施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一点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现在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局限于传统模式,表现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自主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上仍然是先由老师讲理论、再带领学生去实习场地。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进行认识实习、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这一点在自动化、机械和石油化工等企业实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其行业的生产安全性等问题,即使接纳学生实习,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而已,对于到企业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无从谈起。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通常会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教学质量难于保证。近几年,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工作任务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不良境况。但是在当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大爆发时代,这些模式与方法的变化仍局限于传统教学思想,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学校与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职教育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三、“互联网+”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影响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潮流中。[6]可是,高职教育的广大管理者与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这一新技术的魅力和产生的巨大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徘徊不前、因循守旧,这势必会阻碍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7]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解决高职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难题,首要任务是使高职教育工作者从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起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思维,善于学习和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将之运用到高职教育实践中去。高职院校也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也可以通过培训交流、优秀案例讲座、教学评价等方式,全方位促进教师的思想观念改变与教学方法的提高。
(二)加强信息化技能培养,建设“互联网+实践型”实践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的实施是由实践指导教师完成的。传统实践教学是以教师现场授课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也不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过多的规划设计,教学方法比较简单。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特征的教学变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条件,也使教师面临着大量的新技术、新课题。在“互联网+”时代,授课对象与内容必将发生变化,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具有驾驭“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技能;学校更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又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实践型”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学校还要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营造优良的实践教学信息化条件与环境,为广大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另外,也要聘请校外行业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三)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构建“互联网+”实践教学新模式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在课堂讲授、演示,然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种模式存在方法简单、内容呆板、形式单调的缺点,最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已经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教学要求。各高职院校首先应积极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条件,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1.实践教学内容创新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创新。传统的“实践教学”是以教科书章节为逻辑线索的,而教科书所反映的仅仅是当时或过去的知识内容,并非最新的信息,因此就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的空洞化问题。因此,“互联网+”实践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章节教学和教材体系,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块和现实体系。“互联网+”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海量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不断跟踪互联网大数据,从中汲取我们需要的有用信息,充实最新的专业知识,及时增加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有利于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有认识实习、实验实训、参观考察、顶岗实习等;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办法。传统方法受到师资水平、空间、设备条件的严格制约,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教学过程即会受到影响,而且,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是片面的、有限的、不可选择的。“互联网+”可以使高职教育超越时空的制约,并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教育生态变得更多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在理论教学方面催生了大量的新型教学方法,如微课堂、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教学模式,它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构成了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形成了有机补充,使教育教学向着自我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发展。[8]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出现,同样也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我们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开发制作用于实践教学的微课、幕课、虚拟实训课堂等课程,应用到高职教学实践中去,为高职教育的实践课程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3.实践教学条件的创新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着实践教学设备老化,急需更新改善的境况,但是,由于经费短缺成为改善条件的最大障碍。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克服解决这些问题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曙光。[9]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开拓思想,创新方法,把现有的老旧设备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功效,为实践教学服务。我校因经费问题,多年没有购置新的计算机设备,数百台计算机已严重过时,各种性能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我校计算中心将这些老旧设备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结合,将旧机房改造成为“云机房”,用少量的经费,使旧设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各系都有分散的实验机房,各自为政,使用效率低下,可以将对这些机房设备进行“互联网+”改造,构建校内“互联网+云机房”,也可以对各系部的一些实验室、实训室的设备,特别是电气类、自动化类的实验室,也采取“互联网+实验室”的模式进行改造,以便统筹协调,经济、高效地使用有限的教学实践资源。
第二,要建立高职院校间的“互联网+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各高职院校都有各种各样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实训场所,但并不具备所有专业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条件,因此,与其他学校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享实践教学资源,不可谓不是一种办法。这可能在时空上存在困难,“互联网+”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各校只需用少量资金建设校内“互联网+实验室”,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将实体实践教学迁移到互联网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空间实现各种实验和实训教学,其他院校的学生可以共享学习,达到一定的实习目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校际之间的“互联网+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可以使我们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各校不用再花很多精力财力去搞大而全、小而全式的实验实训场所,既节约了经费与资源,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校与校之间也加强了交流与沟通。
第三,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实践教学平台。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教学设备落后又缺乏财力的局面,仿真模拟实践(实验)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仿真模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它可以自由地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不被时空所限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0]学校可以根据需求和财力分两步进行,首先建立简易的仿真实验室,对急需的而且复杂的实验实训项目,利用自行研发的导学软件、虚拟仿真、教学视频和互联网信息教学资源进行仿真模拟,如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建筑、虚拟实验台等。其次,要研究建设基于网络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11]借助虚拟实验室可以弥补实验教学中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最大优点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危险,使高难度的实验教学环境易于实现。
(四)加强合作,建设“互联网+”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建设通常选择企业、公司、社区等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管理者担心影响其生产秩序和安全,不愿意承接学校的实习任务,即使同意接收,也不允许学生接触一线工作实际项目,学生只能参观和见习,根本达不到实践的目的。而且,学校附近可供实习选择的企业、公司单位较少,实践基地的数量有限,也不能满足大批学生实践的需要。到外地建设基地,存在着路途遥远和成本的限制。因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的问题。那么,解决的办法,一是联合社会的行业企业,形成校内外联动互通、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联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结合行业企业丰富的大数据资源,开发数字化、开放式的远程实践教学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解决实践基地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互联网机制,建立“互联网+实践”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学生与实践基地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12]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不断融合,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其实质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一次深刻变革。今后,“互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会更广泛、更深入、更紧密,不仅仅实践教学,教育的全过程都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外,人类的学习将进入一个“有网即可学”的时代。尽管当前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相关“互联网+实践教学”的研究及实践取得重大突破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电子政务,2015(7):52.
[2]车明朝.互联网+: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5(22):37—45.
[3]刘庆华.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150—152.
[4][5]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6]周红霞.运用“互联网+”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144—146.
[7][8]左铁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5.
[9][10]董众.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验教学中心环境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99—302.[11][12]吴刚,马颂歌.革新实验室: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学习方法的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43—53.
【作者简介】郑亚娟(1968—),女,黑龙江富锦人,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作品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第2期第78-81页)